

姓名:王菁莪
性别:男
职称:副研究员
学位:学士(土木工程),硕士(地质工程),博士(地质工程)
电话/传真:027-67884006
Email:wangjinge@cug.edu.cn
邮编:430074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388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东区。
研究生招生专业:土木工程(081400)(学术型);地质工程(081803)(学术型);资源与环境(085700)(专业型)
课题组注重培养研究生动手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配备高性能图形工作站、计算工作站、航测无人机、水下地形测量无人船、远距离及手持三维激光扫描仪、全景成像仪、RTK测量仪、多功能全站仪、红外热像仪、数字测斜仪等科研仪器设备;设立实验室助管与助研工作岗位,培训岩土核磁共振、CT扫描三维成像、激光粒度、环剪、三轴等高等岩土测试能力;设置地质工程与岩土工程相关的岩土实验、三维建模、数值模拟、遥感测量与地理信息系统等研究方向,研究生可从根据个人兴趣与特长选择一个或多个方向学习,通过一整套实训方案培训,可扎实掌握本专业高级工作与研究技能,提升行业竞争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u 简介:
王菁莪,男,1985年生,汉族,湖北大冶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湖北巴东地质灾害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巴东国家野外站),教育部长江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研究中心(三峡中心),副研究员,实验中心主任,地质工程专业,工学博士,博士后,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为岩土体的工程性质与地质灾害防治。共发表专业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3部、译著1部、教材2部,授权国家专利10余项,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u 教育与工作经历:
Ø 2021/12至今,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湖北巴东地质灾害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副研究员
Ø 2019/10-2020/9, 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访问学者
Ø 2015/8-2021/12,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育部长江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Ø 2013/6-2015/8,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博士后
Ø 2009/9-2012/12,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美国科罗拉多矿业大学(联合培养),博士
Ø 2007/9-2009/6,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硕士
Ø 2003/9-2007/6,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学士
u 研究方向与代表性成果:
研究方向涉及岩土体的工程性质,滑坡稳定性分析,地质灾害测试与监测技术,三维地质建模与数值模拟等。基于三峡库区特大型滑坡的系统勘测数据,建立了滑坡体精细三维地质模型,结合长期多场观测数据分析,查明了周期性水位变化与季节性降雨对水库滑坡地表与深部变形的差异性影响规律,相关研究成果已应用于三峡库区大型滑坡观测方案设计、测试与监测设备选型开发,以及数据分析工作。结合水-岩(土)流固耦合作用基础理论,提出了水位变化诱发水库滑坡的一般概念模型,揭示了水位变化过程中,滑坡体渗流场、应力场与位移场的关联演化规律,计算了滑坡在不同水库运行工况条件下的稳定性变化过程与发展趋势,为大型水库滑坡的防治提供参考。
u 技术服务:
承接地质工程与岩土工程相关的测绘、勘测、测试、监测与仿真预测技术咨询与技术服务工作。具体服务项目包括:
(1)测绘: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数字高程模型(DEM)、数字地表模型(DSM)与正射影像(DOM)及地形图绘制;RTK工程测量;地形三维激光扫描与三维建模。
(2)勘测:工程地质勘察与岩土工程勘察相关的地质调查、工程地质测绘、钻探、槽探、巷探、编录、报告编写与图件绘制;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设计等。
(3)测试:常规岩土物理力学测试、大尺寸粗粒土直剪与三轴试验、土水特征曲线测试、非饱和土力学试验、土环剪试验、土动三轴试验、岩石直剪流变试验、岩石单轴与三轴试验等;岩土力学测试仪器定制研发;第四系测年、岩土矿物成分与微观结构(CT、核磁共振)、水化学参数测试与数据分析。
(4)监测:地质灾害监测方案优化设计、监测设备选型、监测数据处理分析;GNSS地表变形监测、钻孔测斜深部变形监测、三维激光扫描变形监测;InSAR地表变形数据解译分析。
(5)仿真预测:精细计算机三维地质建模,地质工程与岩土工程有限元(FEM)、离散元(DEM)、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PH)方法数值模拟与地质灾害稳定性分析预测。


三维地质建模 FEM数值模拟


DEM数值模拟 SPH数值模拟

自主研制多功能压力板仪 自主研制非饱和土抗拉仪
u 科研项目:
Ø 中央高校科研业务专项基金项目,CUGL140830,库区涉水滑坡滑带土脱水和吸水路径土水特征曲线试验研究,2014-2015,主持。
Ø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14M552117,膨胀土和湿陷性黄土干湿路径吸应力作用机制研究,2014-2015,主持。
Ø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41502280,三峡库区土石堆积层滑坡水-力相互作用的滞回效应,2016-2018,主持。
Ø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三峡库区特大型滑坡浅层与深部差异变形机理研究,2023-2024,主持。
Ø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2277171,动态水位诱导复活型滑坡含砾粒滑带的疲劳—蠕变机理研究,2023-2026,参加。
Ø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972298,高吸力下强膨胀土水合演化机制及持水-膨胀模型研究,2020-2023,参加。
Ø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272308,黏性土结合水吸附动力学模型及机理研究,2013-2016,参加。
Ø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572286,离子型稳固剂对膨胀土缩裂进程的调控机理研究,2016-2019,参加。
Ø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2377192,渐变饱和厚层滑带强度演变特征与水库滑坡间歇滑移机制研究, 2024-2027, 参加。
Ø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2072314,基于降雨和蒸发过程的区域边坡可靠性评价方法研究, 2021-2024, 参加。
Ø 黄土地区公路建设与养护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KLTLR-Y13-16,黄土吸水与脱水路径内应力作用机理,2014-2015,参加。
Ø 欧盟第七框架合作研究计划项目,IDFP7-PEOPLE-2011-IRSES-295225,水文气象条件诱发滑坡风险分析,2012-2015,参加。
u 技术服务项目:
Ø 三峡湖北库区高切坡地面三维激光扫描,2018,武汉长意岩土工程有限公司,参与。
Ø 三门峡黄河公铁大桥北侧航测三维建模,2019,中南冶勘资源环境工程有限公司,主持。
Ø 膨润土改性研究,2019,葫芦岛金地矿业有限公司,参与。
Ø 新观村滑坡软弱带实验分析技术服务,2018,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主持。
Ø 三峡库区藕塘滑坡演化机制与防治对策,2020-2023,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中心,参与。
Ø 松散土石料形成年代、矿物成分与超大变形特性实验分析,2021,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主持。
Ø 地下水封洞库围岩局部块体及整体稳定性全过程分析,2021-2022,中石化石油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参与。
Ø 基于离子固化技术的淤泥质土复合改性与工程应用研究,2021,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参与。
Ø 近海工程海底滑坡识别、评价与防控关键技术(深化研究阶段)及海底滑坡稳定性评价方法优化研究,2022-2023,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参与。
Ø 巴东至张家界高速沪蓉沪渝连接段滑坡专题研究,2024-2025,中南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主持
Ø 拟建巴东长江二桥岸坡稳定性专题研究,2024-2025,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主持
Ø 神东矿区废弃矿井抽水蓄能可行性研究,2024-2026,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神东煤炭分公司,主持
Ø 秭归九畹溪4处危岩体稳定性分析与涌浪模拟研究,2024,武汉地质工程勘察院有限公司,主持
Ø 膨胀土管道地质灾害致灾机理及监测与防治技术研究,2024-2026,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广西分公司,参与
u 专著/教材:
Ø 王菁莪,崔德山,王顺,苏爱军,项伟 著,三峡库区黄土坡滑坡滑带结构与水-力作用性质,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19年7月,ISBN:9787562546061。
Ø [美] Ning Lu, [美] Jonathan W. Godt 著. 简文星,王菁莪,侯龙 译, 2014年7月, 斜坡水文与稳定,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ISBN:9787040398342。
Ø 崔德山,项伟,王菁莪 著,离子土壤固化剂改性武汉红色黏土的机理研究,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20年10月,ISBN:9787562548690。
Ø 项伟,苏爱军,王菁莪,崔德山 编著,三峡库区巴东科教基地地质灾害防治实践教学教程,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19年9月,ISBN:9787562546368。
Ø 崔德山,陈琼,王菁莪,马淑芝,胡修文 编著,岩土测试技术,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20年10月,ISBN:9787562548966。
Ø 苏爱军,宋洪斌,王菁莪,邹宗兴 等著,三峡库区藕塘滑坡多期次继承演化过程与防治对策,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24年10月,ISBN:978-7-5625-5966-5
u 代表论文:
Ø Liao, Z.; Wang, J.; Chen, G*.; Li, Y. Deformation-Related Data Mining and Movement Patterns of the Huangtupo Landslide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of China. Appl. Sci. 2025, 15, 4018.(SCI)
Ø Sun, M.; Shan, Z.; Wu, H.;Liu, Q.; Wang, J*. Long-Term StabilityEvaluation Method of Coastal Rocky Slope Considering Wave Loading. Water 2025, 17, 637.(SCI)
Ø Jinge Wang,Aijun Su, Qingbing Liu*, Zhi Zeng, Yedan Deng, Maoxia Liu, Hongbin Song and Zongxing Zou. Slaking characteristics and rock-mortar interface durability of red-bed mudrock subjected to wet-dry cycles: a case study in the Three Gorges Area, China[J].Bulletin of Engineering Geology and the Environment, 2023, 82,462(SCI)
Ø Wang J , Schweizer D , Liu Q* , et al. Three-dimensional landslide evolution model at the Yangtze River[J]. Engineering Geology, 2021, 292(1):106275. (SCI)(高被引)
Ø Liu Q, Wang J*, Zheng H,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oess Moisture and Image Grayscale Value[J]. Sensors, 2021, 21(23): 7983. (SCI)
Ø Wang J , Wang S* , Su A , et al. Simulating landslide-induced tsunamis in the Yangtze River at the Three Gorges in China[J]. Acta Geotechnica, 2021, 16:2487–2503 (SCI)
Ø Wang S , Wang J* , Wu W* , et al. Creep properties of clastic soil in a reactivated slow-moving landslide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Region, China[J]. Engineering Geology, 2020:105493. (SCI)
Ø 陈琼, 崔德山, 王菁莪, 刘清秉. 不同固结状态下黄土坡滑坡滑 带土的蠕变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20, 41(5): 1635-1642.(EI)
Ø 王芮芮, 项伟, 王菁莪, 瞿洋. 生态复合改性黄土抗水蚀与强度特性试验研究[J]. 安全与环境工程, 2019, 26(3): 44-49.
Ø Wang J, Su A*, Liu Q, et al. Three-dimensional analyses of the sliding surface distribution in the Huangtupo No. 1 riverside sliding mass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of China[J]. Landslides, 2018.15(7):1425–1435. (SCI)
Ø Wang S, Wu W*, Wang J, Yin Z, Cui D, Xiang W. Residual-state creep of clastic soil in a reactivated slow-moving landslide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Region, China[J]. Landslides, 2018, 15(12): 2413-2422. (SCI)
Ø Aijun Su, Zongxing Zou, Zhichun Lu, Jinge Wang. The inclination of the interslice resultant force in the limit equilibrium slope stability analysis[J]. Engineering Geology, 2018, 240(5): 140-148. (SCI)
Ø 黄伟,项伟,王菁莪等. 基于变形数字图像处理的土体拉伸试验装置的研发与应用[J]. 岩土力学, 2018, 39(9): 3486-3494.(EI)
Ø Su A, Zou Z*, Lu Z, Wang J. The inclination of the interslice resultant force in the limit equilibrium slope stability analysis[J]. Engineering Geology, 2018, 240(5): 140-148. (SCI)
Ø Wang J* , Xiang W , Su A , et al. Introduction to the Badong Field Test Site for Landslide Research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of China: Volume 2[M]// Proceedings of China-Europe Conference on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2018. (EI会议)
Ø 王艳昆,熊承仁,王菁莪,邹宗兴,韩天骅. 基于点稳定系数法的非饱和河岸边坡稳定性分析[J]. 长江科学院院报,2017,34(10):124-129.
Ø Wang J, Su A*, Xiang W, et al. New data and interpretations of the shallow and deep deformation of Huangtupo No. 1 riverside sliding mass during seasonal rainfall and water level fluctuation[J]. Landslides, 2016.13(4):795–804 (SCI)
Ø 杜文凤, 王菁莪*, 刘清秉,等. 蒙脱土失水缩裂过程的边界摩擦与温度效应[J].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16, 33(9):72-77.
Ø 刘身伟, 王菁莪, 刘清秉. 黄土坡滑坡原状滑带土的蠕变与应力松弛性质[J].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16, 14(3):137-142.
Ø 程超杰, 项伟, 王菁莪, 黄伟, 李岚星. 复杂不连续层间剪切带三维可视化及模型分析[J]. 地质科技情报, 2016, 35(6): 18-23.
Ø Wang J*, Xiang W, Wu Y. Study on the Seepage Field and Underground Erosion of a Loess Pipeline Foundation[J]. Journal of Pipeline Systems Engineering & Practice. 2015,6(3) A4013001: 771-788. (SCI)
Ø Yeh H F, Wang J, Shen K L, et al. Rainfall characteristics for anisotropic conductivity of unsaturated soil slopes[J]. Environmental Earth Sciences. 2015, 73(12): 8669-8681. (SCI)
Ø Yeh C F, Wang J, Yeh H F, et al. Spatial and Temporal Streamflow Trends in Northern Taiwan[J]. Water. 2015, 7(2): 634-651. (SCI)
Ø Yeh C F, Wang J, Yeh H F, et al. SDI and Markov Chains for Regional Drought Characteristics[J]. Sustainability. 2015, 7(8): 10789-10808. (SCI)
Ø 王菁莪,葉信富*,劉清秉. 三峽庫區黃土坡非飽和滑帶土之水-力相互作用之研究[J]. 中華水土保持學報. 2015, 46(2): 106-113
Ø Wang J*, Xiang W, Wang S. Study on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oarse particles in sliding zones of huangtupo landslide in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China[J]. Springer Series in Geomechanics and Geoengineering. 2015, 2015: 275-287.(EI会议)
Ø Wang J*, Xiang W, Lu N. Landsliding triggered by reservoir operation: a general conceptual model with a case study at Three Gorges Reservoir[J]. Acta Geotechnica. 2014, 9(5): 771-788. (SCI)
Ø 郭龙,刘清秉,王菁莪等. 以瞬态方法测试马兰黄土土-水特征曲线试验研究[J].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13, 30(11): 67-71.
Ø Wang J*, Xiang W. Transient water release and imbibition properties of remolded sliding zone soil of Huangtupo landslide in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China [Z]. "Global View of Engineering Geology and the 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and 9th Asian Regional Conference of IAEG , Beijing: 2013.9:211-216.(EI会议)
Ø 王菁莪*,项伟,毕仁能. 基质吸力对非饱和重塑黄土崩解性影响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11, 32(11): 3258-3262.(EI)
Ø Jinge Wang*, Wei Xiang and Xu Zuo. Situation and Prevention of Loess Water Erosion Problem along the West-to-East Gas Pipeline in China[J].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2010, 21(06): 968-973.(SCI)
u 发明与实用新型专利:
Ø 王菁莪, 刘清秉, 崔德山, 项伟,自注水式岩土样品饱和器, 2017-12-29, 中国, ZL201410526914.1(发明)
Ø 王菁莪, 刘清秉, 崔德山, 程超杰, 黄伟, 项伟,非饱和土抗拉强度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2019-1-15, 中国, ZL201610814003.8 (发明)
Ø 王菁莪, 刘清秉, 崔德山, 骆进, 项伟,坠落撞击式模型试验装置与试验方法, 2019-11-15, 中国,ZL201810060677.2(发明)
Ø 王菁莪, 崔德山, 刘清秉, 骆进, 项伟,一种自行式线状路径岩土变形监测装置, 2019-1-28, 中国,ZL201910080107.4(发明)
Ø 王菁莪, 刘清秉, 崔德山, 项伟, 苏爱军, 置于地表浅层的圆弧滑动面滑坡深部变形监测装置, 2019-9-17, 中国, ZL201921556416.6 (实用新型)
Ø 王菁莪, 刘清秉, 崔德山, 项伟, 苏爱军,置于地表浅层的圆弧滑动面滑坡深部变形监测装置与方法, 2019-9-17, 中国, ZL201910877424.9(发明)
Ø 王菁莪,李长冬,刘清秉,苏爱军,王健,邹宗兴,宋洪斌,董杉,一种单地锚反力式原位土体环剪试验装置,2023-09-22,中国,ZL 2023204177147(实用新型)
Ø 王菁莪, 王健, 郭兵, 苏爱军, 张文, 邓也丹, 张锦程, 刘懋霞, 邹宗兴,钻孔测斜仪电缆辅助收放装置, 2023-02-08, 中国, ZL 202320153364.8(实用新型)
Ø 王菁莪, 王健, 张锦程, 苏爱军, 王愚, 郭兵, 谭磊, 宋洪斌, 邹宗兴,光照度可控的土体图像灰度值与含水率关系模型标定装置, 2023-02-08, ZL202320153871.1(实用新型)
Ø 王菁莪, 王健, 邓也丹, 苏爱军, 刘懋霞, 谭磊, 王愚, 张文, 邹宗兴,土水特征曲线全过程连续测试装置, 2023--02-14, ZL202320217923.7(实用新型)
Ø 苏爱军, 王菁莪, 刘清秉, 项伟,深部地层水平抗力系数原位测试仪, 2016-6-1, 中国, ZL201510316027.6 (发明)
Ø 苏爱军, 鲁志春, 宋洪斌, 王菁莪, 唐建东, 焦世杰, 何啸,一种分条间作用力倾角非假定的边坡稳定性分析条分法, 2017-7-24, 中国, ZL201710607096.1(发明)
Ø 刘军旗, 苏爱军, 王菁莪, 杜鹃, 董杉,多层滑动面滑坡监测预警装置, 2022-4-19, 中国, CN202210039653.5 (发明)
Ø 邹宗兴, 唐辉明, 苏爱军, 熊承仁, 王菁莪, 韩天骅, 林成远,一种岩体结构面干湿循环直剪仪, 2019-07-23, 中国, ZL201610338124.X(发明)
u 科技获奖:
Ø 边坡加固设计与应急抢险新技术, 湖北省人民政府, 科技进步, 省部二等奖, 2020 (王菁莪,排名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