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上午,应湖北巴东地质灾害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简称国家野外站)站长唐辉明教授、常务副站长李长冬教授邀请,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祁生文研究员为我校师生作题为“工程岩体强震动力响应规律及损伤灾变机理”的学术报告。国家野外站站长唐辉明、常务副站长李长冬、工程学院副院长王亮清和胡新丽教授等师生代表近300余人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参加学术报告会。报告会由李长冬主持,此次学术报告同时是国家野外站 “巴东讲堂”第二期。
国家野外站站长唐辉明致辞。他首先代表学校对祁生文研究员适逢地大七十周年校庆之际,应邀为国家野外站师生作学术报告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他指出,祁生文研究员在工程岩体动力特性与地震滑坡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对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研究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实践意义。他希望参会师生认真聆听报告,汲取科研经验,拓展科研思路,共同为推进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研究领域的发展贡献力量。
报告会上,祁生文研究员结合自己的科研工作,系统介绍了其团队通过结构面往复效应研究,提出了同时考虑(速)率效应、往复效应和尺寸效应的结构面动态抗剪强度准则。在此基础上,结合岩石、岩体结构动力特性及其演化规律提出了岩质边坡强震动力响应及稳定性评价方法,并通过实例验证,提出了岩质边坡强震动力响应规律及区域滑坡预测模型。
报告会后,多名师生就工程岩体动力响应规律、强震损伤滑坡灾变机理等问题与祁生文研究员进行了交流互动,气氛活跃,师生一致表示获益良多。最后,李长冬教授对报告会进行了总结。他表示,报告十分精彩,内容丰富,启发性强,感谢祁生文研究员为大家带来了一场学术盛宴。
祁生文,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博导,中国科学院页岩气与地质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学会(IAEG)岩土体结构性委员会主席,IAEG中国委员会秘书长,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主要从事岩体工程地质力学与动力灾变、碳封存地质工程选址等科研教学工作。主持/参加国家基金委重大项目、科技部第二次青藏高原科考、中科院先导科技专项、中科院重点部署项目、锦屏、小湾、双江口、川藏铁路、新京张铁路等80余项重大科研与地质工程选址工作,在岩体结构动力学效应与岩体动力灾变方面有突出贡献。出版专著9部,发表论文200余篇,总引超过4000次,获专利40余项。曾获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自然科学一等奖2项、IAEG青年最高奖、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International Fellowship、中国地质学会“金锤奖”、中科院卢嘉锡青年人才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