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旗在抗震救灾一线飘扬
——巴东国家野外站窦杰团队赴西藏定日县抗震救灾
2025年1月7日9时5分,在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措果乡附近发生6.8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震中烈度达9度,破裂长度向北延伸约30千米,破坏性强,尤其是震源附近区域受灾严重。截至1月7日19时,地震已造成3609户房屋倒塌,188人受伤,126人遇难。

图1 灾区区域图
地震发生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党委高度重视,迅速组建抗震救灾专家服务团,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奔赴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开展抗震救灾。巴东国家野外站党支部党员窦杰教授作为专家服务团成员,受学校委派,第一时间带领研究生党员邢珂前往灾区。抵达定日县后,窦杰教授出现了高原反应,但他依然坚持在一线,冒着零下20°的严寒以及灾后余震的风险,积极开展地震观测及趋势评估、卫星数据分析、强震次生地质灾害评估等工作。

图2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抗震救灾专家服务团

窦杰教授带领团队开展房屋破损调查,还带领无人机组前往长乡所北部5300米海拔的地表破裂带开展地表破裂带数据的采集工作,为震情趋势分析提供了技术支持。与此同时,窦杰教授课题组博士研究生张乐乐、彭一桂于幕后积极投身抗震救灾的数据解译工作,也为抗震救灾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抗震救灾专家服务团还与各方救援力量协同配合,对群众在灾前备灾、灾中应急响应和灾后安置情况等进行了深入调查,为灾后科学重建家园提供了宝贵的数据资料。
图3 灾后受损房屋

图4 专家团与西藏自治区测绘院和水利水电规划院做工作汇报和探讨

图5 5300米海拔处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抗震救灾专家服务团
(右两位为中国地震局成员、左2为河南省地震局成员)
在自然灾害面前,国家野外站师生党员响应号召,冲锋在前,利用专业知识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展现了新时代地质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和奉献精神,体现了国家野外站在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地方发展中的重要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