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湖北巴东地质灾害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国家野外站”)2024年度学术委员会会议在我校召开。学术委员会主任崔鹏院士、副主任彭建兵院士,以及杨树锋院士、胡瑞忠院士等13位学术委员会委员,湖北省科学技术厅一级调研员陈军云,我校地质工程学科首席、国家野外站站长唐辉明教授,高等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章军锋教授,工程学院副院长章广成教授及国家野外站各研究方向负责人、师生共7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章军锋院长主持。
国家野外站站长唐辉明教授致辞,热烈欢迎各位领导和专家出席本次学术委员会会议,并请各位委员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为国家野外站把脉问症、出谋策划,推动巴东国家野外站更好更快的发展。
湖北省科学技术厅一级调研员陈军云在致辞中表示,湖北巴东地质灾害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作为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在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和防治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省科技厅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科技工作,加大了对相关科研平台和项目的支持力度,积极促进与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紧密联系,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更好服务全省防灾减灾工作大局。
崔鹏院士主持野外站工作报告和交流环节。国家野外站常务副站长李长冬教授代表野外站做工作报告。他汇报了一年来野外站科研工作进展和年度代表性成果,分析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介绍了野外站下一步工作打算和具体举措。学术委员会委员充分肯定了国家野外站所取得的科研进展和成果,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后续发展方向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崔鹏院士指出,巴东国家野外站已经形成了体系完备、基础扎实、创新突出且具有鲜明特色的科研平台,充分体现了其在防灾减灾领域的科技支撑能力,已在国际上展现出重要影响力。他建议,国家野外站应基于长期观测数据,形成滑坡监测的标准化体系和数据共享机制,进一步提升防灾减灾能力。此外,应借助已有创新平台深化平台共享,吸引更多国内外优秀科学家共同参与科研合作,拓展研究领域,发展新的科学问题。
彭建兵院士认为,巴东国家野外站不仅在地域特性上具有独特优势,更在平台建设、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他建议,未来应进一步加强对外宣传,扩大国家野外站的影响力,同时深入挖掘其在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中的特殊地位,推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升学术影响力。
杨树锋院士建议,野外站未来应在人工智能与大数据领域展开布局,借助现代技术手段提升研究的智能化与现代化水平,尤其是要关注极端气候对滑坡的影响,将研究扩展至复合型滑坡等复杂地质灾害的领域。同时,加强数据共享与示范工作,提升社会和学术界对野外站工作的认知和支持。
胡瑞忠院士则从平台建设、科学研究、人才队伍建设、国际交流合作以及科普教育等方面,对国家野外站的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他特别指出,国家野外站应进一步明确“涉水”特色,拓展基础地质与地质构造的研究内容,以进一步提升国际影响力,增强全球合作。
同济大学叶为民教授、中南大学邵拥军教授、西南交通大学程谦恭教授、兰州大学聂军胜教授等专家也对国家野外站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强调巴东国家野外站应立足国家需求与地质灾害防治行业的重大挑战,制定长远规划,整合科研资源,推动人才引进和培养,力求在未来的科研竞争中实现更大突破。专家们还对巴东国家野外站在基地建设、学科发展、国际交流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化的建议,进一步明确了未来的工作重点。
唐辉明站长衷心感谢各位委员的肯定和支持,并表示将认真落实专家们的建议,持续完善监测体系,不断提升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努力把巴东国家野外站建设成世界一流的地质灾害科研平台,为我国地质灾害防治事业提供更加坚实的科技支撑和智力支持。